林巧稚简介及个人资料(“万婴之母”林巧稚把自己定位为一辈子的值班医生)

内容摘要原标题:新华全媒+|“我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纪念“万婴之母”林巧稚120周年诞辰 著名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万婴之母”……诸多公认的头衔,彰显了林巧稚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之重。而林大夫对自己的定位,却是

原标题:新华全媒+|“我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纪念“万婴之母”林巧稚120周年诞辰

著名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万婴之母”……诸多公认的头衔,彰显了林巧稚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之重。而林大夫对自己的定位,却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

对胎儿宫内呼吸窘迫等进行研究,成功诊治新生儿溶血症,亲手接生数万个孩子……这位“值班医生”为妇女儿童的安危和新中国妇产科学的创建与发展奉献了一生。

2021年12月23日是林巧稚120周年诞辰。时至今日,林大夫的崇高风骨,仍然为世人所传颂。

cript>林巧稚简介及个人资料(“万婴之母”林巧稚把自己定位为一辈子的值班医生)cript>林巧稚简介及个人资料(“万婴之母”林巧稚把自己定位为一辈子的值班医生)

林巧稚(1901-1983) 新华社发

做祖国和人民的良医

1921年,20岁的林巧稚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协和医学院;8年后,她毕业留院成为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1940年成为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女性中国籍科主任。

从做见习医生起,林巧稚见到产妇疼痛,就会主动伸出双手抚慰对方。有时她的手被发生宫缩时的产妇捏得青紫肿胀,她却一声不吭。

与林巧稚共事的一名外国大夫曾对此“不屑”:难道为病人擦擦汗、拉拉手,就会成为妇产科的专家吗?林巧稚却坚信,这是一个医生、一个妇产科大夫最起码、最重要的本质。

面对情况危急的难产产妇,作为手术助手,林巧稚接过外国大夫的产钳沉着操作,让产妇转危为安、婴儿顺利降生。冒着手术失败被辞退的风险,林巧稚想的却只是:“我是个中国大夫,他们不管,我不能不管……”

海外的重金约聘,没能让林巧稚动心。1949年,又有人送来了飞往美国的机票,她仍莞尔谢绝。

为何要留在祖国?林大夫的想法很质朴:“这大概是我的一种责任感,一种难以割舍的眷恋……”

新中国的诞生,让林巧稚燃起了希望、产生了新的认识——只有把自己的志愿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才有出路。

为制定婚姻法、妇女劳动保护法规等建言献策,组织大规模的防治宫颈癌普查……担任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林巧稚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和人民的卫生健康事业,直到生命燃尽。

cript>林巧稚简介及个人资料(“万婴之母”林巧稚把自己定位为一辈子的值班医生)cript>林巧稚简介及个人资料(“万婴之母”林巧稚把自己定位为一辈子的值班医生)

这是1956年林巧稚大夫(右)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病房为病人做检查。新华社发

为妇产科事业殚精竭虑

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的林巧稚,思索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妇产科如何发展。答案是两个词:人才、专业。

林巧稚的学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郎景和说,上世纪50年代,林巧稚便派人员到苏联学习阴道细胞学,回国后开展了宫颈癌筛查;接着对几位教授和讲师级高年资医师分工,开辟了产科、妇科、妇科肿瘤、生殖内分泌、计划生育等妇产科学的亚专业。

“妊娠不是病,妊娠要防病。”这是林巧稚对妊娠保健的深刻见解,也是后来围产保健医学的认识基础。

“林大夫告诫我们,一个只会处理难产而不会去预防难产的产科医生,其责任已经丢掉了一大半。”郎景和说,林大夫强调,产前检查应该提前,最好从妊娠一开始便接受保护,定期检查,严密监护,确保母儿安全。

普及医学科学知识,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妇产科学科建设,林巧稚看重的另一项工作,便是科普。

1965年,林巧稚参加中国医学科学院赴湖南医疗队,在湘阴县巡回医疗4个月。

慈祥可亲的林大夫,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人认出她来。任谁向她咨询问题,她都予以耐心解答。每天收到许多来信,她也都会认真阅读回复。

根据农村基层的实际情况,林巧稚编写了《农村妇幼卫生常识问答》,日后又主编了《家庭卫生顾问》《家庭育儿百科全书》等科普读物。每一本,都成了畅销书。

cript>林巧稚简介及个人资料(“万婴之母”林巧稚把自己定位为一辈子的值班医生)cript>林巧稚简介及个人资料(“万婴之母”林巧稚把自己定位为一辈子的值班医生)

林巧稚在湖南湘阴县关公潭公社王家寨大队给女社员检查身体(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做一辈子值班医生”

林巧稚家里的一部电话,数十年来一直牵动着她的心。

无论何时,接到从妇产科打来的电话,林巧稚总是仔细询问,给予具体帮助,有时甚至直接撂下电话赶往医院。如果没有把处理的结果及时打电话告诉林大夫,她一夜都睡不好觉。

外出开会回来,林巧稚首先去看的是病人。“大夫的时间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病人。”当林巧稚说出这句话时,她早已照此执行了多年。

林大夫常告诫晚辈:一个临床医生绝不要离开病人。看病不是修理机器,要到病人床边做面对面的工作。

直到80岁高龄,哪怕是在病中、在梦中,林巧稚仍然想着接生,想着妇女和儿童……

终身没有婚育的林巧稚,亲手迎接了数万个新生命。许多父母给孩子起名为“念林”“怀林”“敬林”,以表达对她的敬爱和纪念。

cript>林巧稚简介及个人资料(“万婴之母”林巧稚把自己定位为一辈子的值班医生)cript>林巧稚简介及个人资料(“万婴之母”林巧稚把自己定位为一辈子的值班医生)

这是林巧稚(前右)在检查初生婴儿的健康情况(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林大夫永远在我们周围”

“现今大多数医生并没有见过林大夫,但大家都会感觉到她的存在。”这是许多协和妇产人的共鸣。

继承恩师的思想,郎景和奉行着这样的行医信条:医生给病人开出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协和妇产科很多医生都会在给妇科病人做检查时,当着病人的面,亲自为她铺好垫子;在给病人听胎心、查体时,先把手搓热、把听诊器焐热……林大夫的临床经验和为人处世,在一代代协和医生的日常工作中无声传承。

宋鸿钊、葛秦生、连利娟、吴葆桢、孙念怙、郎景和、沈铿、朱兰、向阳、刘俊涛、郁琦、孙智晶……为了帮助更多女性解除疾苦,这一全国顶尖妇产科里的专家不断攀登医学高峰。

用毕生力量改善人民健康,林大夫永远在我们周围,林大夫永远在我们心中。

cript>林巧稚简介及个人资料(“万婴之母”林巧稚把自己定位为一辈子的值班医生)cript>林巧稚简介及个人资料(“万婴之母”林巧稚把自己定位为一辈子的值班医生)

2021年北京协和医院百年院庆之际妇产科学系大合影(北京协和医院供图)

记者:田晓航、李恒

来源: 新华社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