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网络营销

罗振宇人物简介(安徽穷小子,从央视辞职创业,3个月赚1828万,如今身家30亿元)(罗振宇是什么人物)

2025-01-26 14:0014

在创业圈,著名的罗胖有三个,他是最奇葩的那一个。

顶着央视的光环,却到处跟人说“我屁也不是”。

明明是辞职挣了快钱,却劝人说“我们都应该U盘化生存。”

公开说过坚决不挣广告的钱,又年年在跨年盛会里为各大广告站台吆喝。

明明是妥妥的读书人,却四处求认证:“我没有什么学问,我就是个商人。”

更奇葩的是,这个高大胖的男人,竟然圈粉几百万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的三高人群,而且70%以上都是男性。

比奇葩更奇葩的,还有他的追求:“要做一个鼠目寸光的人,我没有情怀。

对得起买自己东西的人,就是我最大的情怀。”

这个罗胖,就是罗振宇,一个刚猛的奇葩商人。

(罗振宇)

10年前,他靠一档单人说书视频走红网络 一年吸引600多万人置顶关注。

10年后,他的公司年营收超5亿元,估值100亿,他个人的身家已超30亿人民币。

有人说,他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黑马。

他对行业最大的贡献,就是将一个新兴的行业,变成了一个可以看得见的产业。

有人说,他就是这个网红时代的大忽悠兼大骗子。

因为他,焦虑不安成了这个时代最赚钱的商品。

孰是孰非?事实真相到底如何呢?

罗振宇,是当下这个时代最富有的自媒体首富,也是最具争议的知识网红。

人人都在评说罗振宇,但人人又不真知罗振宇。

真实的罗振宇具体是个什么样子的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参悟他的人生经历,将最具体的真相探个究竟。

被迫读书的青春时光

罗振宇的青春,一直都在别扭地跟“爱读书”三个字较劲。

他出生于1973年1月11日,安徽芜湖的一个工人家庭。

父亲是旧时代的读书人,吃尽时代动荡的苦。

最后借改革开放的春风,才成为一名工厂工人。

母亲的经历也颇为相似。

因而,他们夫妇特别相信“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的力量。

罗振宇小时候,最常从父母那里听到的话:

“你看,那个人不读书,现在做乞丐。你要不好好读书,将来也和他一样。”

“你要好好读书,只要你考上大学,逃离芜湖这个鬼地方,就算我们母子俩这辈子永不相见,都没关系。”

父母这种近乎威胁的教育方式,他非常不喜欢,但没有更好的选择。

他不懂人为什么不能做乞丐,也不清楚芜湖到底是个什么鬼地方。

但他打心眼里不想做乞丐,更不想一辈子都再也见不着妈妈。

因此,他铆足了劲,与童年的本性南辕北辙:玩命地读书。

读小学时,有一年儿童节,学校组织活动。

按规定,老师给班里的每位同学都安排活动项目。

轮到罗振宇时,黑板上就剩下一个最不受欢迎的项目:去市图书馆读书。

因为没得选,罗振宇只能硬着头皮,去市图书馆,老老实实地读了一下午书。

第二天上课,在老师不明就里的表扬中,他背上了“爱阅读”的人设标签。

初三时,一位数学老师来家里家访。

和父母闲聊孩子学习状况时,老师随口对罗振宇爸爸说了一句:这孩子热爱阅读,将来应该去当记者。

懵懂的罗振宇赶忙追问:为什么?

老师说:“当记者的话,可以背着相机,到各地采访新闻,顺路走遍全国。”

这句听上去一点都不专业的回答,却让记者这个职业,从此在罗振宇的心里扎了根:

将来长大了,他一定要当一名新闻记者。

虽然热爱阅读这件事不太真。

1990年,不满17岁的罗振宇考上了华中理工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

终于跳出了芜湖那个鬼地方的喜悦,稀释了他对父母的怨恨。

罗振宇一个人背着行囊,坐着绿皮火车,来到了500公里外的武汉上学。

大二时,舍友从图书馆偷来一本哲学大部头,借给罗振宇看。

他好奇地问舍友:“你一个手脚一向干净的人,为啥忽然偷书来看呢。”

舍友指着书,神秘地对他说:“你不知道,这本书把人和人生写得实在太好看了。”

这本书,就是大哲学家威尔·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

读书求学十几年,罗振宇从没有发自内心地享受过读书快乐,此时却被舍友洋溢在脸上的快乐感染了。

不就是本书嘛,读读有那么快乐吗?

他将信将疑地拿起那本厚厚的大部头,开始读,这一读还真的出现了奇迹:

罗振宇不仅发自内心地把一整本书读进了脑子里,还狂热地爱上了阅读。

不仅如此,他还学到了一个本事:怎样从一本书里读到真正的知识。

这个本事,直接影响到了他后来的职业生涯。

喜忧参半的研究生岁月

1992年,即将大学毕业的罗振宇,遇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贵人:胡智峰。

那一年,胡智峰到华中理工大学做学术交流,罗振宇前去听他的学术讲座。

听完讲座,罗振宇想当记者的小宇宙,被胡智峰彻底激发出来。

讲座结束后,罗振宇给胡智峰提了很多问题,也表达了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知。

这令胡智峰非常赞叹,极力游说罗振宇报考北广的研究生。

面对去北京读书的诱惑,罗振宇动心了。

1993年,读大四时,罗振宇两手准备:一边考研,一边找工作。

结果一心二用,理想的工作没找着,考研笔试成绩也不顺利:

专业课成绩非常突出,总分也上分数线了,但单科政治成绩差2分及格。

而当时的考研要求是:总分上线,单科必须及格。

2分之差,罗征宇考研上岸,几乎无望。

但喜爱他的胡智峰没有因此放弃。

复试阶段,胡智峰以专业课成绩突出为由,给罗振宇发了破格复试通知。

凭借复试的出色答辩,罗振宇最终考研上岸。

1993年八月,他如愿接到北广(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

到北广报到时,从芜湖出发的火车,凌晨五点多就到了北京西站。

因为太早,公交车还没出发,又舍不得去打10块钱起步的“面的”。

罗振宇背着背包,拖着行李箱,一口气走到了距离火车站7里多远的朝阳门桥。

站在桥上,看着一点一点发亮的天空,和周围楼宇中一扇一扇亮起的窗户。

罗振宇五味杂陈的问了自己两个问题:

“这川流不息的车流中,将来哪辆车会是你的?”

“你有没有可能在这个城市拥有哪怕一盏灯?”

带着求学亦谋生的初心,罗振宇在北广开始了研究生生涯。

一次偶然机会,他听说如果能拿到“三台”奖学金,就有很大机会能进入央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罗振宇把这个消息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并打听清楚了“三台”奖学金的具体情形:

三台(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按照评审规则,在北广评选表现最优秀的学生,然后发放一定数额的奖学金。

而评选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发表论文情况。

为了拿到这个奖学金,罗振宇拿出了看家本领——疯狂读书,然后玩了命地写论文、发论文。

三年研究生,他一共发表18篇论文。

而当时的统一标准是:研究生三年,发表3篇或3篇以上论文即可毕业。

事与愿违的是,尽管如此高产,尽管也有幸被评选过,但罗振宇还是没有叩开央视的大门。

1997年,罗振宇研究生毕业。

经导师推荐,他去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当老师,并有幸成为了于丹的同事。

这一年,罗振宇24岁。

他迎来了自己落脚北京后,最为艰难的谋生生涯。

重建三观的职场生涯

进入北师大工作后,作为新老师,罗振宇本来还很庆幸,毕竟是在北京城有份工作了。

但很快,现实接连给了他两闷棍。

第一步是住宿。

研究生刚毕业,非北京户口没有自己的房子,罗振宇只能住到学校分配的教师公寓。

入住第一晚,睡到半夜时,罗振宇被一声凄厉地喊叫惊醒。

事后得知,原来是楼里一个同事,夜里睡觉时耳朵里爬进了一只蟑螂。

同事的惊恐和喊叫,让罗振宇在那一夜知道了什么叫绝望。

第二步是工资。

有体制内的编制,享受所有铁饭碗的待遇。

本来这是件足以用来吹牛和自豪的事,但第一个月的工资发下来后,罗振宇傻眼了。

600元。

作为一个打小就能吃也好吃的高大胖子,这点钱即使天天吃食堂,天天勒紧手臂不花钱,那也不够哇!

1997年,600元一个月的工资,让罗振宇深刻地知道了什么叫更加绝望:

当老师实在是太穷了,连自己都养不活。

为了多挣点钱,罗振宇开始动脑子,到处找兼职。

他的文笔很好,口才也好,加上情商比较高,会来事儿。

这些性格上的优点,给他的兼职生活帮了不少忙。

获得央视外包工作,就是其中之一。

1998年初,央视开始大力扩张,各种人才极度缺乏。

为此,很多暂时找不到专人负责的工作被外包。

接到撰稿工作的罗振宇,因此经常出现在央视的各种节目录制现场,与主持人等沟通。

后来,他又接到了策划的部分工作。

干了三个月之后,罗振宇发现,自己零零碎碎做兼职的收入,加起来已经成倍于北师大的工资收入了。

这让他开始动起了辞职去央视闯荡的念头。

贫寒的现实残酷,人性的自私更残酷。

第一件是住宿。

有一次,罗振宇接到一个央视剧组的活。

为了保证稿件质量,罗振宇可以住在剧组宿舍。

因此,除了正常回来代课,罗振宇有好几个月都住在外面。

完成这份工作后,罗振宇回到宿舍。

结果,同宿舍的舍友在他不在期间,将自己的女友接来同居,宿舍俨然已被布置成了居家过日子的婚房。

舍友告诉罗振宇,自己也实在是别无他法了才这样做的,让罗振宇自己想办法另寻他处。

大家都是穷人家的孩子,气愤归气愤,办法还得想。

若不是实在没法子,舍友也不会强占自己的铺位。

贫寒的现实残酷,人性的自私更残酷。

想通这一点之后,罗振宇收拾行李,头也不回地搬出了北师大宿舍。

第二件,是央视招工。

2000年年初,一位很欣赏罗振宇的央视节目策划人,找到了罗振宇,问他愿不愿意加入自己正在筹建的新节目。

入组节目,是罗振宇一直梦寐以求的机会,但此时他也有自己的顾虑。

自己在北师大工作三年,还是个老师,而与他同期毕业进入央视的同学,已经在展露才华了。

若正式加入节目组,意味着进入央视当临时工,临时工有钱挣,但没编制。

展示才华和编制,至少得有一个机会给我吧?

因此,在答应策划人邀请前,罗振宇提了一个条件:让他当节目主编。

在央视,还没有临时工当主编的先例,但幸运的是,这位策划人很惜才。

几番努力争取后,他如愿地把罗振宇挖到了自己的麾下。

这一年,罗振宇27岁。

他正式成为央视历史上第一个临时工主编。

光环加身的高光时期

2000年的央视非常缺人,特别是能写能说还能策划的人才,罗振宇刚好属于这一类。

而罗振宇,也敏感精明,他拼尽一切可能,到处寻找机会。

一次偶然的机会,《百家讲坛》首期节目录制在即,主讲嘉宾于丹却意外扭伤了脚。

经过打听,节目组获知了一个极重要的消息:

罗振宇是于丹的前同事,还曾是一个办公室的战友。

于是罗振宇接到一个任务,每天背着于丹来央视录制节目。

连续一整期背着于丹上央视录制节目的经历,让“罗胖”在央视开始被人熟知,他的机会也来了。

2000年3.15晚会的总撰稿人,就是其中最高光的一个。

他分量十足又措辞得当的文字稿,经主持人之口,在节目播出后,晚会获得空前高涨的收视率。

罗振宇的才华,终于被看见。

此后,连续两年他都是3.15晚会的总撰稿人。

3•15让罗振宇在央视站稳脚跟,越来越多的节目策划人找上了他。

2004年,罗振宇在一个王牌节目里得到一个重要的机会:做制片人。

这也是罗振宇在央视得到的最重要的机会。

但此时,该节目已是巅峰阶段,罗振宇的加入,无论怎么做,都不可避免要走下坡路。

为此,罗振宇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态:

抛开所有杂念,把这个节目当成学习锻炼自己的机会。

做制片人要统筹召开大量的策划会,联系各个领域内最顶尖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及各类高级官员,与他们畅谈各个行业领域内的发展及问题。

这个过程,没有让节目在巅峰继续出圈,却意外地打开了罗振宇看世界的边界视角。

思想的开悟,令罗振宇异常的狂喜。

他因此开始在节目里争取露脸的机会:做最后的总结性评论。

因为坚持和有心的设计,这个机会从2分钟,被一再延长。

3分钟、4分钟、5分钟、8分钟。

借助露脸和被延长的时间,罗征宇完成了一次被观众记住的旅程:

2006年,有越来越多的观众发现并感受到了罗胖评论的精彩,以至于后来,很多观众看节目就是为了看最后的罗胖评论。

这个经历,让罗振宇感知到一件事:

你在做哪个节目可能不重要,是不是你主持才重要。

于是,罗振宇有了一个无比强烈的欲望:无论如何都要让自己的那张胖脸出现在节目里。

但不幸的是,因为表现得太强烈了,罗振宇的内心被顶头上司看穿了。

很快,他接到了岗位调动通知。

特立独行的挣快钱机遇

2008年,罗振宇被无端拿下制片人岗后,调去另一个刚办起来的小节目去做副制片人。

从王牌到幼小,节目级别的直线下降,意味着什么,职场人都清楚。

接到通知的罗振宇,感受到了莫大的羞辱。

但自己到底哪里得罪了上司呢?领导讳莫如深。

罗振宇没办法说服自己就这样接受调岗,更没办法接受被无端羞辱的现实。

一怒之下,他从央视辞了职。

这一年,罗振宇35岁,他在央视的工资收入,是10000多元。

获知儿子从央视离职后,父母忧心忡忡地问他两个问题:

“你从央视离开,在别的地方一个月能挣到10000块钱吗?”

“以后怎么办?”

罗振宇也很恐慌。

人到中年,无房无车,又失业了,未来怎么办?靠啥谋生?

痛定思痛之后,他在自己身上找到两样东西:

在北师大和央视工作过的光环,和一脑子的学识。

彼时的北京,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林立。

只要被录用,讲课是收入相对较高的一种挣钱方式。

经历的光环,这次帮了罗振宇。

一番应聘之后,罗振宇收到了8个相关机构的offer。

其中,一家最不起眼的初创机构吸引了罗振宇:当主持人,可以露脸。

鸡贼的罗振宇决定去这家,但去之前,他向负责人提了4个苛刻的条件:

不转档案,不带团队,不接受考核,不接受其他任务。

为了招揽到他,对方接受了他的条件。

于是,罗振宇成了主持人,他把胖脸露在镜头前的愿望,也因此实现。

后来,随着该机构的发展扩张。

顶着一张胖脸的罗振宇,名气越来越大,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

据说,最高峰时,罗振宇露脸一天,收入可达10万之巨。

立志多年,没当上记者,却当上了露脸的主持人,而且来去自由,挣钱可观。

憋屈多年,罗振宇终于扬眉吐气:他很快在北京买了房,成了北京有房族。

日后,他为这段特立独行的经历,总结了一个新名词:U盘化生存。

而且,不遗余力地到处宣扬。

甚至还吹牛地宣称,自己这辈子就保持这个状态了,不打工,不搞公司。

但两年后,他很快打脸自己。

成为打脸自己的奇葩商人

2010年,罗振宇在马化腾公司组织的一次活动上,认识了《创业家》杂志的主编申音。

在对方的鼓动下,罗振宇敏锐地觉察到,对方或许是自己人生的又一次机会。

于是,他就露脸做视频一事,与申音进行了深入的畅谈,最后达成一致目标:一起做一档自己的视频脱口秀节目。

2012年初,因为微信的上线,新媒体开始流行。

罗振宇卖掉了自己北京的房子,和申音一起,创业出道:

申音负责运营,罗振宇自己负责出镜事宜。

12月21日,第一期节目在视频平台上线播出。

这一天本来是传说中的世界末日,罗振宇就时取材,将第一期节目的主题定为:

末日启示,向死而生。

此前,还没有人敢这样做节目。

这个出其不意的创意主题,上线后获得了超级好的反响:

24小时斩获过百万播放量,罗振宇一夜爆火出圈:成为网红。

几个月后,这条视频的播放量,成功突破1亿。

首战告捷,罗振宇紧接着推出了自己的个人G众号。

然后,在上面推出每天一条60秒的语音推送。

前者每周一更,后者一天一更。

两者共同运营一年后,罗振宇收获了两个成果:

一是,600多万粉丝置顶关注和疯狂追逐。

二是,资本市场的800万投资。

2013年8月,罗振宇推出“史上最无理”的付费会员制:

200元、1200元两个档级的会员,其中5000个亲情会员200元,500个铁杆会员1200元。

消息发出后,仅6小时,这些会员被全部售罄。

半天时间,罗振宇的第一桶金顺利进账:160万元。

粉丝的狂热,令所有人目瞪口呆。

尝到甜头的罗振宇,野心被一夜喂大。

2014年5月,罗振宇携视频节目出走,与合伙人申音正式分道扬镳。

同年,他另立山头,招揽人才,重组团队,注册公司,以打脸自己之势,走上商人之路。

这一年,罗振宇41岁。

不到半小时,这些票被抢光。

其一,是鸡毛信社群。

2014年,公司注册成立之初,罗振宇以鸡毛信方式发出号召:

召唤有爱的粉丝到某餐馆吃霸王餐,并宣称幸运的话,有机会看到罗胖亲临现场。

鸡毛信发出后,一位叫周天祥的网友,成功邀请到4位北京的网友一起参加活动。

事后,工作不顺遂的周天祥,成功找到新工作。

其二,U盘化生存。

这本来是一个观点,但有一期关于80后的节目播出后,一位铁杆网友真的辞掉了自己的工作,欲U盘化自由生存。

他给罗振宇留言说:“罗胖,我听了你的节目后,特别有感触。我已经辞掉了我的工作,现在你告诉我,我当个什么U盘去?”

这件事被炒上网络热搜后,曾引起很多争议,至于后来怎样了,就不得而知了。

其三,是大礼包活动。

前两个活动之后,罗振宇做了一批图书大礼包,定价499元,里面装的是读者完全不知道的6本书,和3件神秘礼物。

礼包上线后,限量抢购。

结果8000个礼包,90分钟售罄。

其后,罗振宇如法炮制,又销售了月饼、茶叶等商品,都很快被卖光。

罗振宇因此名声大噪,公司发展也有如烈火烹油,繁花似锦。

这一年年底,仅通过与外部机构合作卖书,罗振宇公司的营收就超过了1亿元。

喜欢他的粉丝,对他推荐的图书,几乎照单全买。

2015年10月,罗振宇拿到了B轮融资,公司市值被估到13.2亿,成为自媒体领域,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这一年年底,他开创性地推出一个惊人的壮举:

在水立方举办中国首个知识跨年演讲会,并且吹牛承诺,要一直坚持举办20年。

被争议最激烈的自媒体首富

2015年年底,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如期举行。

4000张880元的门票,上线几小时就被抢光。

4小时4000人的现场,和视频直播同步进行,罗振宇全程独讲,几百万人同步收看。

演讲结束后,罗振宇推出两个彩蛋:

99张定价4万元的20年联票,和300张定价3万6千元的19年联票。

不到半小时,这些票被抢光。

从公布时间到全部兑现,3个月罗振宇进账1828万。

粉丝的超乎寻常的狂热追捧,惊呆了罗振宇,也为他引来了合作。

演讲会结束后,罗振宇推出自己的APP,并招募到一批知识精英,开始在上面卖课挣钱。

其中,仅一门定价199元的经济学课,5年就卖出55多万份。

2016年,各大卫视争相举办跨年晚会时,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在某卫视同频播出。

这次合作,使合作方以惊人的收视业绩,拿下同时段全国第一的宝座。

一战封神,罗振宇迎来创业后最高光的时期。

他成为资本市场热追的对象,同年年底顺利拿到资本市场的巨额C轮融资。

但命运的天平从来是平衡的,高光背面,即阴影。

2017年,一篇题为《罗振宇的骗局》的文章在网络被疯狂传播。

各种争议的声音,在网络快速蔓延。

或谩骂、或诋毁、或封杀、或反驳、或力挺,或支持。

无论熟不熟悉,大家都各抒己见,谁也不服谁。

最后,罗振宇被推上舆论的漩涡中心,被说急了,他干脆懒得辩解,直接引用他人原话表达态度:

但这场躺枪的争论,多少还是给罗振宇带来了些许思考。

他不再做各种商业实验活动,而是转头思考公司的闭环盈利方向和模式。

为了找到有价值的盈利方向,罗振宇大刀阔斧地给自己的公司做减法:

他先是以2200万的高价卖掉了papi酱及其广告资源。

接着,又陆续原价卖掉了10个已经投资的项目。

减法做完,罗振宇公司的核心业务,就只剩下了三项:视频、公号和APP。

而这三项最最核心的业务,只有一个:罗振宇的读书服务及周边。

一番操作完成后,罗振宇找到了自己经营的闭环:

读书——卖书——演讲——周边知识服务。

凭借这一闭环,2017年下半年,罗振宇如愿拿到D轮融资.

公司市值预估高达80亿,个人身家也达到30亿。

罗振宇成功跻身自媒体富豪榜。

2018年,凭借新的业务模式,罗振宇公司注册用户超过2500万.

其中月活350多万,年营收超过2亿元。

2019年,罗振宇开始将公司业务,向上下游延伸。

同年年底,他发布招股书,欲将公司在科创板上市。

遗憾的是,2021年,这一上市计划,在接受辅导后,被中止。

至于为什么被中止,舆论就不得而知了。

我的思考与分享

从创业出道开始,作为一个自媒体人.

无论是发布视频、推送公号60秒语音,还是开发上市其他产品,罗振宇几乎一直都是在争议之中。

爱他的网友是真爱,恨他的网友也是真恨。

爱恨交织间,罗振宇最大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自己不断打脸自己。

他说过不办公司,后来办了;

说过不挣广告的钱,后来在跨年演讲中年年为广告商站台。

他号召大家要U盘化生存,一辈子不打工,转头不断扩大公司,招揽他人为自己干活。

他以自己卖房为例,鼓励大家租房生活;几年后又用炒股的巨额收益,买回卖掉的房子。

二是,夸大焦虑,宣扬淘汰论。

他的演讲和视频节目中,有很多讲社会和时代如何快速变化的内容,更有不学习就要被快速淘汰的许多论调。

这些言论,被反对他的人认为,就是在蓄意制造知识恐慌。

而人们付费听课或买单购书,实际上市罗振宇玩弄营销的结果。

三是,误导他人。

投资papi酱后,又拍卖撤资;

鼓励人们买书读书,转头又在公开场合戏谑买书的读者。

不打招呼就把别人的原创文章往自己家搬,被发现揭穿后才道歉赔偿

这些争议,为商人罗振宇招致无数的骂名,甚至诅咒。

作为一个读书人,有时也真的为他的这些言而不信的行径而不耻。

但作为一个理性的人,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罗振宇做读书产品还是极认真极用心的。

每天一条60秒语音,他做了7年,仍在坚持。

每天一条音频推荐,他已坚持到1251期,仍在继续。

每周一期视频脱口秀,他也做了7年,至今已经累积到近370条。

吹牛要做20年的跨年知识演讲,也已走过7年之痒。

仅这几条,任何一个人拿来任何一条复制,真的不见得都能坚持下来。

而他,把几条同时坚持到了7年,365天全年无休,而且还在继续坚持。

无论外界对他的争议有多尖锐,批评指责有海量。

作为一个创业者,抛开别的不论,至少罗振宇死磕产品的精神还是值得被尊敬的。

毕竟,对用户认真负责,是一个创业者最基本的素养,这一项他始终没丢掉。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

这两句话被传承了几十年,但真正相信它的人,有多少?无人知晓。

罗振宇的成功在于,他从书本中找到了获得知识的根本方法,然后种种机缘巧合,这些方法被他开发利用到了极致。

如此而已。

其实细心的话,你会发现,今天的罗振宇骨子里仍然是个读书人。

创业将他撕碎,市场又让他拧巴。

但凭本事合法挣钱,使他最终找到了人生的底气。

平心而论,创业本身就是要去挣钱的.

这与是否是读书人,其实根本无关。

追根究底,罗振宇所有的商业哲学,都来源于《哲学的故事》。

那本大部头,开了他的心智,也开了他奇葩刚猛的商业慧根:

只要不违法,钱比脸贵多了.

为了挣钱,脸,要不要根本就不重要。

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

创业十年,罗振宇一直都在以各种方式,淋漓尽致地变现该书中的一句话:

“这个世界既不与我们为敌,也不与我们为友,它只是我们手中的原材料。”

读书只是换钱的原材料,极致地利用它,极致地变现致富,获得知识定义权,才是他的野心。

而这,其实也可以成为任何人的野心,只要正确行动。

作者:朱小畅&一点新奕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