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网络营销

林志炫个人资料简介;知音难觅,幸好有你(林志炫个人资料简介身高)

2025-01-21 06:016

“某种程度上,林志炫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尤其是嗓音——视为命运的馈赠。他过了二十多年苦行僧一般近乎苛刻的生活,他宣称现场演唱已成为自己的信仰,这是他在为信仰受戒。”

林志炫,1966年7月6日生于台湾,歌手、音乐制作人、DJ、“鸡尾酒唱法”发明人、“ONE take”音乐理念倡导者。

林志炫的身上有一种清冷的气质。虽说话慢条斯理、温文尔雅,可一唱起歌来,便像个指点江山的王者,不只是舞台上的“A4之王”,仿佛整个世界都属于他。

他超脱世俗的心态和对音乐的真诚热爱让他成为一个“纯净”的人,尽管标签很多,可全都跟音乐相关。或许是对音乐的执着和淡如水的性格造就了他的心境,让我们在林志炫身上很难看到岁月的痕迹。

感受·命运的力量

1996年,音乐事业如日中天的林志炫退出乐坛回家继承父亲的印刷厂,不料九个月不到,一把火将印刷厂烧光。他重新成为歌手。

2007年,嗓音条件和共鸣限制让他撞到了唱歌的天花板。做完鼻窦炎手术后,他的声音不仅变得更加清透高亢,更打开了多处新的共鸣腔,他的以进入沉潜期。

2013年,经过五年的“修炼”,极想通过高水准的音乐现场传递音乐审美、让听众“听觉觉醒”的林志炫,接到了湖南卫视第一季《我是歌手》投来的橄榄枝,在设备大规模革新的节目现场,内地观众第一次发现,原来音乐可以精致到这种程度。林志炫的使命感得到了满足。

这三件事让他对命运深信不疑,某种程度上,他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尤其是嗓音——视为命运的馈赠。他过了二十多年苦行僧一般近乎苛刻的生活,严守一系列自我约束:充足的八小时睡眠与日常水分,不喝任何气泡饮料,不吃油炸辛辣的食物。他宣称现场演唱已成为自己的信仰,这是他在为信仰受戒。

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他没有倒嗓,依旧瘦削,再度走红,引人注目。一切历练与荣耀都成了天命所归。

感悟·音乐的力量

林志炫录歌不开灯、不看歌词。“歌词都在心里,声音的能力也嵌在我脑子里,乐团没有演奏但我还是有声音。我会内化这一切,去感受音乐本身,这是录音前要做完的功课。等开始录音了,按下内化好的play键,直到结束,脑袋里像在过MV。”黑暗能够让他心无旁骛,唱完出来对音轨,听到声音和脑袋里预存的画面有差距,他就调整再录。

这种连林志炫都觉得很玄的事情并非天赋,读大学前,他从未接触过专业的音乐训练。父母认为林志炫适合当一个土木工程师,他便报考了“明新工专”土木工程系。在上世纪80年代台湾西洋音乐和民歌运动双重音乐大潮的影响下,这所学校热衷于办音乐活动,常有著名乐队和歌手前来演唱。在这里,林志炫遇到了音乐老师,她教林志炫唱歌,挖掘他对音乐的热爱。

1991年,“优客李林”发表首张专辑《认错》,销量破百万,一炮而红。在随之而来的数次现场演出中,林志炫发现自己有时候不知道刚刚怎么上台下台,常常是观众的尖叫和欢呼让他醒来。这是现场演出第一次在他身上施展魔法。录制第二张专辑《黄丝带》时,魔力延伸到了录音室。有时录制结束,林志炫还沉浸在小黑屋里——脑中的MV还没结束,他甚至会流下眼泪。

他对这种状态喜爱却不愿沉迷,“在音乐的理性与感性间要随时取得平衡,过度理性会让音乐缺乏感动,但在感性最大化的过程中,也要努力控制才不会被反噬。”

林志炫更愿意将注意力放在歌曲演唱本身。他当过DJ,节目介绍大量西洋音乐。每一期节目都录下来重复听,研究这个歌手的唱法和声音特点。模仿,再化为己用。

播放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歌曲时,他感叹当时没有电脑,没机会修音,也没有唱错拍的机会。一首歌连分轨都没有,一个人、一个麦克风,有时候可能只有一次机会,必须有一次给到最好的能力。再往前追溯,留声机发明之前的音乐表演,每次都是直播,传播形式只有演出者与受众。“他们的现场演出需要什么样的水准跟品质,光去想就能知道。我就会给自己同样的标准。我认为你有能力一次唱好一首歌,才算拥有并且拥抱了这首歌。”

这样的想法不断加剧,让林志炫对录歌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时一首歌唱好几次,制作人剪接之后拿出一个相对完美的版本。林志炫会仔仔细细听一遍,临走前再要求唱一遍,直到唱出一个与剪接版没有差别甚至更好的版本他才会满足,“这是一直以来培养的习惯跟自我要求,我会告诉制作人,给我一个心甘情愿离开录音室的理由。”

“这样做的结果是,我专辑里的歌,现场版和录音棚的版本基本没有差别,运气好甚至还可以超越。”林志炫从不掩饰严苛律己的成果,并为之骄傲。他的音乐理念在此刻初见端倪。

感动·知音的力量

2013年春天,林志炫以一首《没离开过》空降当季《我是歌手》第五期并夺得第一,在之后的节目中三次夺得第一,且名次从未低于前三,成为当年歌王呼声最高的人选。总决赛上林志炫以低于羽·泉3个百分点的成绩与歌王擦肩而过。当时有很多歌迷挺身而出为他抱不平,同时有人再刷林志炫多次落选台湾金曲奖最佳男歌手的事迹。

“对于金曲奖,我没有哪一次是抱着志在必得的心情参加的,很多时候我做音乐就是给自己一个交代。”林志炫说每次做专辑,他会给自己画一条线,设定一个标准,超过了它本身就是圆满的。“金曲奖是以录音室作品为出发点的,录音室作品包括还包括企划、文字等等很多方面,每一届评审都不一样,他们要在一个时间段中不停听大量的作品。你的音乐是否能刚好对上这一届评审的口味,都是缘分。

对他而言,持续的入围就是一种肯定,说明他的音乐永远在水准之上。能不能得奖随缘,对得起自己就可以了。“我是用作品来增加我人生的宽度和长度的。另一方面,我不是以录音师作品精雕细琢为主打的,我自豪的是我的现场能力,现在没有最佳现场能力奖,如果有这个项目,我的底气会重一些。 第一季《我是歌手》时所有视频都会拿到一个网络平台播出,在点击率最高的十首作品中有五首都是我的,我收获了很多知音,懂我的人变多,歌王不歌王无所谓。”

过了50岁,林志炫的声音却没有走下坡路的痕迹。他一边举办演唱会,一边在巡演中现场录制专辑,“录音没有办法还原一切,现场是留在听觉和回忆里一个很满的、无法言喻的状态。我对这件事执着甚至执迷,这也成了我性格的一部分。我47岁可以那样唱,51岁还可以,平心而论,放在任何人身上这都是礼物,有了这个礼物要让它发挥功能。”

回到30岁那一年,那年的他经历了退出乐坛,家业毁于一旦,他一度跌至人生最低谷。也是那一年,他获得父亲谅解,重拾音乐。他预估自己40岁之后会走下坡路,开始严苛的自我训练,他从没想到,51岁的自己,还能够站在万人舞台上,以数倍于30岁的声音条件和音乐理解力,诠释他未曾料想的现场。

人们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可在林志炫身上没有看到任何痕迹。他超脱世俗的心态和对音乐真诚的热爱让他成为一个“纯净”的人。即便林志炫总说自己很自私,他只在乎自己想唱什么,而不去揣摩观众想听什么,但当越来越多人在台上有意无意间“演”歌时,他的“自私”,反而就成了“自然”。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