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闻号

义乌市三联化工染料店

分散染料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三过家门而不入典故说的是谁?为何三过家门而不入?
三过家门而不入典故说的是谁?为何三过家门而不入?
发布时间:2024-12-23 19:16:19        浏览次数:8        返回列表

上古时期,一个青年正在自己院落沉思,突然,他离家九年在外治水的父亲回到家中,但不是他一个人回来,后面还跟随着一个传旨官和不少的兵卒。传旨官高声:“舜帝有旨:鲧,治水九年,洪水仍然泛滥不息,违背天命,毁败同族,从今日起,流放羽山。”传旨官接着说:“禹听旨,从即日起,接替鲧,赴冀州、雍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治水,即刻启程上任,不得有误。如治水仍然不利,与鲧同罪!”

这个刚才沉思的青年就是禹,他起身后之时与父亲鲧对视了一眼,便起身回到自己的房内,房内有他的妻子,是几年前迎娶涂山氏族首领之女,此时,涂山氏已经怀有身孕,禹没有多解释,只是说他要外出办差,今后孩子就要靠她独自抚养。他默默的带了简单的衣帽就出门了。

《史记·夏本纪》中对禹接到治水后的描述是这样的: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现在人们使用大禹治水期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以此来赞扬大禹在治水期间的敬业精神。

但,我们细看史记中的描述,并非完全是这个意思。所谓“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并没有说几次,古人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带表的不仅仅是数字三,而是很多的意思。如果按照后人讲的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那么可能不仅仅只有三次路过家门,而是很多次,且流传的故事中,都说了每次不进入家门的理由。理由都是大禹主观的,却没有解释不敢入内的原因。

我们分析一下,为何他十三年来多次路过家门却不敢入内。那么首先来看舜帝为何要在处罚了禹的父亲鲧之后,仍然任用禹继续来治水呢?他就不怕禹对他心怀怨恨么?舜当然会想到。舜之所以仍然任用禹来继续治水,是因为鲧和禹家族(或者是他们所在部落)的势力。鲧是颛顼的儿子,颛顼也曾做过帝,且他是黄帝的孙子。舜帝在处罚了鲧的理由是他治水九年毫无成就,但他不能将这个氏族完全打压下去,还要扶持起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同时,他也想到如果禹治水仍然无功,可以与鲧同罪论处,彻底解决心头忧患。

说的通俗些,舜帝也不知道谁能治理了如此大规模且旷日持久的水患,所以他启用禹,并不是认为禹有能力可以治理了这个水患,而是借治水这个事来打压鲧和禹家族的势力,对他今后不受他们家族影响自己选择继承人做伏笔。

关于上古时期洪水泛滥,在全世界同时期各国的传说或文献也都有记载,欧洲的传说诺亚方舟,北美玛雅人的传说等等,证实了史前大洪水确实存在且是全世界范围内存在。我国其他的古籍《山海经》、《淮南子》、《楚辞》等也都从不同层面记载了洪水的浩大以及持续时间的久远。所以可见治水难度之大,可以说洪水规模是人类社会出现后绝无仅有的。

根据世界各地对大洪水的记载,大洪水来势凶猛,水势上升很快。我国有传说水神共工曾怒撞不周山,撞倒了擎天大柱,天漏了,洪水倒灌。在面对洪水迅速上涨的时候,鲧采取了堵的方法治水是没有问题的。首先要遏制洪水迅速上涨的势头,等洪水水位稳定后,再设法降低洪水的水位。如果当时不采取堵的方法,很可能当时很多人居住的中心城邑都会被洪水淹没。

所以摆在禹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拼了命也要做出一些成绩来,这样他们家族的命运才可能有所转环。幸运的是,禹成功了。不过他的成功也是在他父亲鲧先遏制了洪水迅速上涨的基础之上的。

说到这里,也就解释了本文中说到的,为何大禹“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的原因。不是不想回家,也不是没有时间回家,而是真的不敢回家!


人类社会和人类是同时期形成的,自从出现了人类社会,人就不仅仅只是一个自然人,更多的是一个社会人。那么既然是社会人,在出现富裕的财富和生产工具的时候,就一定会出现权力斗争,权力斗争会想影子一样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始终。史前社会也是如此。

禅让制本身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舜能够继位称帝,也是相当的不易。颛顼帝是黄帝的儿子,颛顼死后,传位于高辛,后称为帝喾,是黄帝的孙子。五帝中前三位都是世袭,唯独尧舜是禅让,这就让得到帝位的人顺理成章的产生了让自己嫡出长子继位的想法。那么在位者就要找到合理的理由打击掉能够威胁到自己长子继承帝位的人或者势力。

舜帝一定在禹的家里和周围安插了自己的心腹耳目,监视他们家族的一举一动。禹如果每次回家,也可以授以舜帝的口实,不专心治水,一味的儿女情长,落得他父亲鲧一样的下场。他如果也死了,他的儿子年龄尚小,他们家族就很难再壮大起来了。

总体来说,禅让的制度引发了一些列的权力斗争,很多权力斗争都是暗地里的招数,借刀杀人或者是种种冠冕堂皇的理由。禹在治水成功后,仍然保持了低调的作风,舜帝南巡驾崩后,他还辞行了舜帝的儿子来到了阳城。但是天下诸侯都向禹朝贺,禹就成为了国君,舜帝的儿子没有能够继位。

禹之后,传位于他的儿子启,从此开启了长久且较为稳定的世袭制顺位继承的篇章。